欢迎您来到一生故事网!一篇故事,改变一生...!收藏地图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名人故事 > 中国名人 > 社会主义企业家马恩华的故事

社会主义企业家马恩华的故事

时间:2012-10-11 15:05:27 来源:http://www.13co.com 作者:故事大全 浏览下载到手机或本地阅读 社会主义企业家马恩华的故事

关键词: 马恩华的故事

1963年从青岛纺织工学院肄业后,马恩华被分配到保定国棉一厂工作,其间曾任手艺员、车间主任兼党支部书记、高级工程师。1984年出任厂长时,企业处于管理纷乱、产品积压、人心浮动、职工发不出工资的困难时期。看到积压涨库的棉布和停转的纺机……

  马恩华:“社会主义企业家”

  马恩华与职工们商量企业发展大计

  马恩华,一个人们难忘的名字。他以“拼搏”精神,改变了企业的贫困面貌,争创了全国一流业绩。

  1963年从青岛纺织工学院肄业后,马恩华被分配到保定国棉一厂工作,其间曾任手艺员、车间主任兼党支部书记、高级工程师。1984年出任厂长时,企业处于管理纷乱、产品积压、人心浮动、职工发不出工资的困难时期。看到积压涨库的棉布和停转的纺机,听到工人们因开不出工资而发出的叹气,马恩华心急如焚。

  为了企业的发展,马恩华不畏艰难,敢于创新。他认真执行党的方针政策,负重奋进,锐意改革,开拓进取,专心致志依靠工人阶级,带领职工艰苦奋斗。经过10年努力,不只使一个濒临倒闭的企业恢复了勃勃活力,而且使企业进入全国同业业一流水平,1994年实现利润居全国同业业之首,固定资产净值相当于1984年的10倍。

  马恩华为国家和人民创造了财富,而他当厂长十几年间,始终房子眼前不伸手,票子眼前不动心,任人唯贤不徇情,生活待遇不非凡,最后积劳成疾,不幸病逝。这位曾荣获“全国劳动榜样”等光荣称号的前河北保定一棉纺织集团公司董事长、总老板兼党委书记,被誉为“社会主义企业家”。

  (新华社北京9月6日电)

  《人民日报》1999年09月07日第4版

  卓越的社会主义企业家——马恩华

  耿蜀平

  9月24日上午,几辆小轿车急速驶进保定棉纺厂的职工医院,省委书记程维高、省长叶连松带领在家的三位常委和省政府秘书长特地赶到保定棉纺厂职工医院去探望病中的马恩华。已经被病魔折磨得特别虚弱的马恩华躺在病床上,他向向导汇报的不是自己的病情和身体情况,而是厂里的生产经营情况,是目前厂里遇到的困难以及如何克服困难的决心和方法。在省委召开马恩华事迹座谈会上,棉纺厂的干部职工泣不成声地讲述着厂长马恩华的动人事迹,省向导含泪听着……

  马恩华受命于危难之际,他以企业家的超前意识和多谋善断的决策,使一个濒临倒闭的企业起死回生。十年间,企业捧回了全国优越下层党组织、全国优异政工企业、全国榜样职工之家、国家二级企业等省、部级以上荣誉称号百余项。

  “文革”后的保定,街头流传这样一句话:全国不乱,保定乱;保定不乱,企业乱;企业不乱,棉纺乱。那时的保定棉纺厂,向导班子三套马车,管理纷乱,全厂生产落后,职工士气极度低落,有1/3的职工请求调离本厂,青工要求调离的达80%,加之1958年建厂时按“大跃进”方式建厂,其投资只有其他一致规模企业投资的70%,企业先天缺乏,产品质量低劣,经济效益在省内同业业倒数第一,成了保定市的一个“包袱”。1984年下半年工厂仓库里3000余万元产品堆的满满当当,而销售科门可罗雀。车间里纱锭停转,布机息声,飞花满目,职工成群结队打扑克,工作千头万绪。马恩华决定从促销盘活资金入手,要给全厂职工吃上一颗“定心丸”。他指出“薄利快销、无利也销、盘活资金、启动生产”。依照他的决策调整产品生产结构,形成产销两旺,昔时企业盈利800多万元。1985年春节,职工分到了多年不见的20元奖金和20斤大米后兴高采烈 。

  企业要发展,枢纽在后劲。对于保定棉纺厂这个先天缺乏的企业来说,搞手艺改造是增加企业后劲的唯一出路。纺织行业搞技改,流传着“搞技改找死,不搞技改等死”的说法。厂长马恩华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进行大胆、科学的决策,提出适时、适度、高起点的技改方针。抓住手艺设备落后的首要矛盾,由低向高逐层张开,通过技改创效益,创了效益搞技改,以滚雪球的方式,逐步加大技改力度,创造了最佳投入产出率。“七五”时代,他早年纺车间入手,更新改造并条机和粗纱机,在提高设备质量的同时,解决前纺能力缺乏的问题,充分发挥了细纱机的潜力,年增产棉纱1402吨,增利100万元,使纺机潜力发挥出来后,又新增144台56英寸织机,把增产的棉纱进行深加工,年增产棉布252万米,创利228万元,为技改投入产出形成良性循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手艺改造中,马厂长善于把引进西洋一流设备和更新国内优越设备结合起来,少投入、高产出,获取最佳技改效益。前织设备对织面质量至关重要,所以他决定引进德国和日本自动络筒机,德国和英国浆纱机,使前织设备性能大幅度提高,因为织轴质量高,用国产有梭织机织仿羽绒布等高档产品,成本低,售价高,获得较高的投资效益,同时也为棉布质量的周全提高及品种上档次创造了条件。

  适销对路的品种和过硬的产品质量是企业占领市场的通行证,马恩华谙熟这一事理。抓品种,市场信息反馈是枢纽。他不顾自己身体不适,罹病跑东北、去华南,详细了解外埠纺织品经销状况。那是一个冬天,冰天雪地,寒风凛烈。老马牙床肿得兴起半边脸,张不开嘴,连面条都吃不进去,他只好买细挂面煮烂,一点一点往嘴里抹。因为饮食不当,胃病复发,没人的时刻他呲牙裂嘴地忍疼,和客户谈业务时又装得轻松自如。看着他那日渐瘦削的面孔,副厂长吴光珊说:“老马,不可你就回去吧,我在这里顶着。”马恩华摇摇头说:“回去也是疼,反倒叫客户说咱装大,失去了信任。”保棉产品在广阔的东北市场赢得了一席之地后,老马又挥师南下。在广州、深圳,他边吃药、打针,边谈判签约走访客户,每天工作近20个小时,终于使“明星”纱、“正人兰”布享誉珠江。经过马恩华的多年苦心经营,现在保定一棉已竖立起联接东北、华北、华东、南方外贸五大市场的信息网络,给企业以销售为头,产供销一体化的决策提供了可靠的市场营销信息。

  为使保定一棉的产品有过硬的质量,他在全厂实施了周全质量管理系统工程,确定了以质量求生计的发展的营销战略,在全厂从班组、工段到车间、科室层层建有经济责任制为核心的质量保证体系,所有上岗员工必需取得质量培训合格证书,全厂生产一线优一级手率目前已达到95%以上,在全厂竖立了42个质量管理点控制枢纽式序的质量,在现场、工艺、操作、设备等基础管理中得到充分的落实。1988年,保棉创出了历史上第一个省优、国优“明星”牌纱线,“正人兰”牌坯布,86%的产品直接出口,年创汇达2600多万美元。1992年,被纺织工业部命名为“两纱两布出口质量优越单位”,荣获“全盘奖”。据统计,保棉10年中共实现利税4.9亿元,为国家创汇1.946亿美元。

  马恩华曾这样说:“保棉能有今天,全凭严细实的科学管理。”他博采众家之长,把企业文化建设,现代科学管理理论同保棉的具体实践有机结合,创造出独具特色的“五四三”管理法。这一管理法贯彻以人为本思维,集约束、激励、教育为一体,通过市场、质量、成本、竞争和与企业共命运五大意识教育,强化平安、质量、组织、劳动四大纪律,提高思维、管理、手艺三个素质,开掘职工心中能源,塑造优越企业形象,增台竞争实力。去年11月份,一个销售包装用错,但他们没把它当成小事,从主管厂长、质检处长、车间主任、值班长到质检员和责任者悉数被扣罚了奖金。生产调度会上,老马再三强调:“我们抓管理就是抓质量、抓效益,不能有半点的疏忽。执行规章制度必需严厉认真、一视同仁,只有这样,才干保证政令通顺、步伐一致,才干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有了高质量,就没有疲软的市场。”在马厂长的教育下,工人们认识到:以前我们效益欠好,枢纽是管理不可。现在管理严一点,产品质量能够站稳脚跟,取得好效益,职工也得到实惠。”现在保定一棉生产井井有序,车间高空无吊物,地上无落纱,环境无死角,机台清洁。十年的风风雨雨,十年的呕心沥血,马恩华带领全厂的避工把一个落后的企业改变成为一个全国优越企业,马恩华的身体却被拖垮了,超负荷的工作运转,使他得了大病,1993年2月,他不得不躺在北京中日友好医院的手术台上,胃被切除4/5。

  作为一个企业的管理者,更应是职工的公仆,马恩华善于发挥党组织和工会青年团作用,在保定棉纺厂形成一个“双文明”的小气候。

  马恩华常说:职工的心,企业的根。他是如何赢得职工的心呢?诚心诚意地把职工当作主人,真正为主人尽心,甘作公仆。厂里承包、分房、奖金分配的大事让主人作主,听主人判决;厂里抓质量的大事向主人问计、靠主人实现……职工病了,他躬身探病求医;职工过生日他送去了寿糕;住单身的青工结婚,他派出轿车送新娘,马恩华就是这样用心去换取职工的心,用一团火样的情去和职工心灵搭起一座无形的桥梁。

  1985年他上任的第二天,就到食堂和炊管人员共同研究如何提高饭菜质量,并独特批准购买了电冰箱、馒头机、电烤箱等,改善了职工就餐条件。一次,二布车间有名女工上中班胃不舒适,马恩华进厂值班路过,见她蹲在地上脸色蜡黄,忙上前问明原因,叮嘱值班长亲自把她送到了医院。一天凌晨,天降大雨,五点多钟马恩华就急步赶到厂里,亲自交代了布置接送工人的班车,车派出去后,他又考虑雨大,能见度低,职工骑自行车易失事故,就又把厂里的面包车悉数派了出去。他看到挡车工每天巡回几十里,工作鞋底太薄,帮太紧,老是走动,血液聚在脚上,鞋卡得脚难受,马恩华就指令劳保部门马上购买厚海棉底宽松的工作鞋……

  1987年,企业经济效益逐步好转,便先盖了4栋职工宿舍楼。1992年厂里原来的职校高中作废了余留教室,马厂长决定将房子腾出给厂幼儿园,使幼儿园托幼从缺乏300增加到600余名,缓解了职工子女入托难。因为马恩华对职工生活的高度正视,10年中,厂里为职工办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好事64件,解决了生活上的十大难题,职工年收入从缺乏500元-跃升到7000元。

  住房问题是企业最敏感的问题,在分配住房上,马厂长又是如何对待自己的呢?随着经济效益的好转,厂里先后盖起36栋家属楼,但仍然僧多粥少。马恩华带头不要新房,一向住在闻厂区四五里外的化纤厂生活区,他主张在分房条例中明文规定:干部工人一个规范,先工人后干部。一次,几名职工为住房困难,合伙到厂长家诉苦,其中一对伉俪憋了一肚子气,事先还准备好了“腹稿”,非要在马恩华家里闹一场不可。谁知,当他们推开马恩华的家门,看见厂长的女儿在厨房里爬着个小凳子正写作业。马厂长一家三代,也只住了两间房,人们一会儿没了气。那位憋了一肚子气的女职工一把拉住丈夫:“咱走吧,厂长家住的更挤,咱还说什么?”。其实,依照条件,老马有三次机会可以改善住房状况,但他三次都把可分到的房子让给了工人,直到职代会代表们给他“改条件”硬逼着他,他才在第四次分房时搬进了新居。在这以前,马恩华一家5口三代同室居住化纤厂通俗工人住处楼,房子小儿子睡觉的床尾还要放两个木箱,儿子长身体,一天对父亲说:爸爸能不能把床支长点我好伸腿呀。老马当厂长后,上下班仍是骑着一辆破旧的飞鸽牌自行车,他是近视眼,刮风下雨和晚上下班回家路看不太清,老马遇到欠好天色索性停下车来走。就这样骑车上下班,雨里雪里摔了多少次,连他自己也说不清。1992年3月厂里召开职代会,保定市总工会借机搞调查研究,对老马进行民意测验,有359名职工代表参与的无记名投票,有358张选票齐刷刷地填写“优异”唯逐一张弃权,那就是他自己,他说:“够不够格,职工说了最准”,老马赢得了保定棉一厂8000名职工的心。今年省委组织部考察企业班子的结局,马恩华获取103张无记名投票的102张优异票,一张称职票。马恩华经常收到职工写的合理化建议书,长的千言、万言,有的只短短几行。有封给马恩华的信这样结尾:“给您写这些,只是要尽一名主人之责。”有的职工写道:“难免偏颇之见,但实出爱厂之心。”10年来,全厂职工共提合理化建议27894条,发明创造2264项,创可算经济效益4349万元。每当马恩华捧着这一封封建议书时,就犹如捧着一颗颗滚烫的心。他感慨地说:“有咱工人这样的热情,这样的支持,企业还愁搞欠好吗?”

  老马常说:保棉一厂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大型企业,在短短的十年里,实现后来者居上,根本原因不是只靠了一个人或几个人,而是靠发挥党组织的作用,靠工人群众主体作用,靠各项工作都能按两手并抓的拍节前进,必需通过党政工方方面面的合力才干实现。正是基于这一认识,老马独特注重发挥党政工整体的合力,一是坚持党政工联席会制度。即每周一次的厂长办公会议,每周一次的行政例会和每半月一次的生产调度会,都有党政工负责人参与,一同研究,一同布置。二是实现五同步制度。即:计划布置同步,组织实施同步,责任审核同步;搜检总结同步;评比赞誉同步。三是执行“一岗两责制”,强仳党员行政干部做群众思维政治工作的责任;四是制定了《关于思维政治工作管理的审核内容、审核规范和审核方法》。把思维政治工作纳入企业管理之中,同经济责任制挂钩,通过抓岗位责任制的落实,把党、政、工、团及所有科室紧紧捆在一路。

  房子眼前不伸手,票子眼前不动心,孩子眼前不谋私,用人方面不徇情,生活眼前不非凡。这是马恩华的做人原则。作为一个共产党员,他显示了先锋榜样的力量,作为一名干部他发挥了以身作则的作用,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

  马恩华出生在鸭绿江边,可美丽富饶的三江平原,并没有给他的童年带来金色的梦。父亲靠给他人打工养活全家几口人,幼小的马恩华为了挣钱上学,上山打过柴禾,卖过油条,卖过鱼。是新中国让他读上高中,读完青岛纺织工学院。国家的培养,这个贫苦农家出生的孩子没有遗忘。肄业时,他在自愿书上毫不犹豫地填上:“遵守分配,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马恩华带着报效祖国的赤子之心来到保定一棉。他在工厂干过机修工,当过工段长,车间主任。采访中,老工人们提起马恩华泣不成声:“那是一个大好人,他不应该得病倒下呀。”

  马恩华有一个习气,正午在厂里吃饭从食堂打回饭来和几个老工人凑在一路,边吃饭边聊厂里的生产经营情况,他从中可以了解生产情况和职工心态,他和职工亲密无间。

  有一天家在乡村的退休老工人在路上碰到老马,说进城看病做事难找住处。说者无意听者却有心,马恩华回到厂里让招待所腾出20余间宿舍,专门接待退休工人。这次马恩华又病倒了,厂里干部职工排队要到医院探望他们的好厂长。

  马恩华担任厂长十余年来,没有以权谋私,没有为自己亲友办过一件沾工厂优点的事。老马的一些亲戚在乡间自己开了小棉纺厂,在前几年棉纱紧缺时,几次来想买点厂里的棉纱,老马却一口回绝,而且还要求他们把家里的机器都卖了禁止干这一行。老马的爱人胡花蕊说:“为了一个公心,老马把亲戚都忘了”。爱人在保定化纤厂上班,有一次他人托她求老马办一个工作调动,当爱人怯怯地说了出来,老马严格地对妻子说:“是你当厂长不是我当厂长,以后凡是正当的事到办公室研究,在家一概不谈,枕头风在我家吹不动。”妻子理解丈夫的心。一厂之长,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1992年,儿子结婚时,老马给儿子定的三个规矩:一不允许动用公家的车;二不允许收礼物;三不允许放鞭炮。

  对于上门送礼,老马更是疾恶如仇。有一次,一个与老马独特要好的友人替身家办一件事,提上烟酒、咖啡来到老马家里。老马一听,此事不能办,来人急了,将酒、咖啡当面摔在客厅中。老马对妻子说凡是提东西来家里的,能退马上退回,不能退交厂办公室处理。我们吃咸菜喝玉米面粥心中坦然。1991岁尾,省委组织部经过考察,准备选调老马去省纺织工业总公司任党组书记、总老板,老马离不开保定一棉,他没有去;英国喜马公司以高薪聘用老为该公司在中国的代办人,他也毫不动心。对于老马所做出的巨大收获,市有关部门提出要重点宣传他,他严辞拒绝,企业宣传部门要写他一篇新闻稿,他给人家拍桌子。就是获得劳模殊荣的有关上报资料,照样工会背着老马写的。几年来,他却带病出差跑项目、谈生意、看市场……。参与广交会也带上方便面,出差从不坐出租车。

  1988年,他的老父亲身患癌症。当时,马恩华正准备去日本签订一个重要合同。看到病塌上衰弱的老父亲,他心中十分犹豫:去,于心不忍;不去,不只延迟技改上马时候,而且也会失约于外商。父亲看透了儿子的心思,再三催促儿子动身:“去吧,厂子的事大。”站在病床前,马恩华心中阵阵惭愧,他嘴唇嗫嚅,告别的话怎么也说不出口。父亲吃力地展开双眼,轻声说:“恩华,自古忠孝难两全。你去吧,我等你。”抹落夺眶而出的泪水,马恩华上路了。老人的病日益恶化,晕厥中一直地呼叫着:“恩华……”当马恩华签约回来,风尘仆仆赶到父亲的病床前,老人已到弥留之际,听到儿子呼唤,他已无力说话,五分钟后便永远离去了。老马强忍悲哀,在老人逝世后不到四个小时,又坐到办公桌前指挥生产。

  30年相伴的老伴胡花蕊临退休,不小心将脚扭伤,治疗后一时行动困难,需要照顾。当时正值国家二级企业验收,马恩华早出晚归,忙得两端难见太阳。他把儿子、女儿和未过门的儿媳动员起来,执行“分工承包制”轮流照顾老伴养伤。妻子伤势稍见好转,便柱着手杖起来摒挡家务。每看到这一幕,老马便热浪击心,眼圈发红……他欠妻子太多了。

  今年正月十三,马恩华带领业务人员又去广州出差,身穿两件羊毛衫一件风衣,下着厚毛裤仍感全身发冷,他又一次病倒了,住进了北京中日友好医院。五月的北京夜晚,星光灿烂,在静谧的病房里,老马躺在病床上思路万千。他让陪护人员拿出全国劳模的奖章,使出全身力气捧住这枚闪金光的奖章对陪护人员说:“我能为全厂8000多人服务,能把厂子弄到这种规模,能为国家做点事情,心里感到很欣慰。这次劳模登******城楼,我是登不上去了。但我不忏悔,我的心已经登上去了。”

  这,就是一个共产党员的人生观,一个社会主义企业家的胸怀。

 

 

这篇有关于新中国十大劳模:马恩华文章,就为您介绍到这里,希望它对您有帮助。如果您喜好这篇文章,请分享给您的朋友。

原文地址:http://www.13co.com/mingren/zhongguomingren/25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