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一生故事网!一篇故事,改变一生...!收藏地图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名人故事 > 名人成长故事 > 爱因斯坦生平故事

爱因斯坦生平故事

时间:2012-10-13 16:26:18 来源:http://www.13co.com 作者:故事大全 浏览下载到手机或本地阅读 爱因斯坦生平故事

关键词: 爱因斯坦生平故事

  少年时代的爱因斯坦    20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Albert.Einstein)1879年3月14日出生在德国西南的乌耳姆城,一...……

  少年时代的爱因斯坦
  
  20世纪最 伟大 的物理学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Albert.Einstein)1879年3月14日出生在德国西南的乌耳姆城,一年后随全家迁居慕尼黑。爱因斯坦的 爸妈 都是犹太人, 父亲 赫尔曼·爱因斯坦和叔叔雅各布·爱因斯坦合开了一个为电站和照明系统生产电机、弧光灯和电工仪表的电器工厂。 母亲 玻琳是受过中等教育的 家庭 妇女,特别 喜好 音乐,在爱因斯坦六岁时就教他拉小提琴。
  
  爱因斯坦小时刻并不活泼,三岁多还不会讲话,爸妈很 担忧 他是哑巴,曾带他去给 医生 搜检。还好小爱因斯坦不是哑巴,可是直到九岁时讲话还不很畅通,所讲的每一句话都必需经过吃力但认真的考虑。
  
  在四、五岁时,爱因斯坦有一次卧病在床,父亲送给他一个罗盘。当他发现指南针总是指着固定的方向时,感到特别惊奇,觉得必定有什么 东西 深深地隐藏在这现象后面。他连续几天很 开心 的玩这罗盘,还纠缠着父亲和雅各布叔叔问了连续串问题。尽管他连“磁”这个词都说欠好,但他却顽固地想要 知道 指南针为什么能指南。这种深刻和持久的印象,爱因斯直爽到六十七岁时还能鲜明的 回忆 出来。
  
  爱因斯坦在念小学和中学时,功课属通常。因为他举止缓慢,不爱同人交往, 先生 和 同学 都不喜好他。教他希腊文和拉丁文的先生对他更是厌恶, 曾经 公开骂他:“爱因斯坦,你长大后一定不会成器。”而且因为怕他在课堂上会影响其他 学生 ,竟想把他赶出校门。
  
  爱因斯坦的叔叔雅各布在电器工厂里专门负责手艺方面的事务,爱因斯坦的父亲则负责商业的往来。雅各布是一个工程师, 自己 就特别 喜爱 数学 ,当小爱因斯坦来找他问问题时,他总是用很浅显通俗的语言把数学知识介绍给他。在叔父的影响下,爱因斯坦较早的受到了科学和 哲学 的启蒙。
  
  父亲的 生意 做得并欠好,但却是一个 乐观 和心地 善良 的人,家里每星期都有一个晚上要邀请来慕尼黑念书的穷学生吃饭,这样等于是拯救他们。其中有一对来自立陶宛的犹太 兄弟 麦克斯和伯纳德,他们都是学医科的,喜好阅读书本、兴趣广泛。他们被邀请来爱因斯坦家里吃饭,并和羞答答、长着黑头发和棕色 眼睛 的小爱因斯坦交成了好 友人 。
  
  麦克斯 可以 说是爱因斯坦的“启蒙先生”,他借了一些通俗的天然科学普及读物给他看。麦克斯在爱因斯坦十二岁时,给了他一本施皮尔克的平面几何教科书。爱因斯坦晚年回忆这本神圣的小书时说:“这本书里有许多断言,比方,三角形的三个高交于一点,它们自己虽然并不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可以很可靠地加以证明,以致任何嫌疑似乎都不可能。这种明晰性和可靠性给我留下了一种难以形容的印象。”
  
  爱因斯坦还 幸运 地从一部卓越的通俗读物中知道了天然科学领域里的首要成果和 方法 ,科普读物不仅增进了爱因斯坦的知识,而且拨动了 年轻 人好奇的心弦,引起他对问题的深思。
  
  爱因斯坦十六岁时报考瑞士苏黎世的联邦工业 大学 工程系,可是入学 考试 却告失败。他接受了联邦工业大 学院 长以及该校着名的物理学家韦伯 教授 的建议在瑞士阿劳市的州立中学念完中学课程,以取得中学学历。
  
   1896年10月,爱因斯坦跨进了苏黎世工业大学的校门,在师范系 学习 数学和物理学。他对学院的注入式教育十分反感,认为它使人没有 时候 、也没有兴趣去考虑其他问题。幸运的是,窒息真正科学动力的强制教育,在苏黎世的联邦工业大学要比其他大学少得多。爱因斯坦充分的运用学院中的 自由 空气,把精力集中在自己所热爱的学科上。在学院中,他广泛的阅读了赫尔姆霍兹、赫兹等物理学大师的着作,他最着迷的是麦克斯韦的电磁理论。他有自学 能力、分析问题的 习气 和自力考虑的 能力 。
  
  爱因斯坦早期 工作
  
  1900年,爱因斯坦从苏黎世工业大学 肄业 。因为他对某些功课不热心,以及对先生 态度 冷漠 ,被 拒绝 留校。他找不到工作,靠做家庭 教师 和代课教师过活。在失业一年半 以后 , 关心 并了解他才干的同学马塞尔·格罗斯曼向他伸出了援助的手。格罗斯曼设法说服自己的父亲把爱因斯坦介绍到瑞士专利局去作一个手艺员。
  
  爱因斯坦终身 感谢 格罗斯曼对他的 帮助 。在悼念格罗斯曼的信中,他谈到这件事时说,当他大学肄业时,“陡然被一切人 甩掉 ,束手无策的面对 人生 。他帮助了我,通过他和他的父亲,我后来才到了哈勒(时任瑞士专利局局长)那里,进了专利局。这有点象救命之恩,没有他我也许不致于饿死,但精神会颓唐起来。”
  
  1902年2月21日,爱因斯坦取得了瑞士国籍,并迁居伯尔尼, 守候 专利局的招聘。1902年6月23日,爱因斯坦正式受聘于专利局,任三级手艺员,工作职责是审核申请专利权的各种手艺发明创造。1903年,他与大学同学米列娃。玛丽克 结婚 。
  
  1900~1904年,爱因斯坦每年都写出一篇论文,发表于德国《物理学杂志》。头两篇是关于液体外面和电解的热力学,贪图给化学以力学的基础,以后发现此路不通,转而研究热力学的力学基础。1901年提出统计力学的一些基本理论,1902~1904年间的三篇论文都属于这一领域。
  
  1904年的论文认真探讨了统计力学所展望的涨落现象,发现能量涨落取决于玻尔兹曼常数。它不只把这一 结局 用于力学体系和热现象,而且大胆地用于辐射现象,得出辐射能涨落的公式,从而导出维恩位移定律。涨落现象的研究,使他于1905年在辐射理论和分子运动论两方面同时做出重大突破。
  
  爱因斯坦1905年的 奇迹
  
  1905年,爱因斯坦在科学史上创造了一个史无前例奇迹。这一年他写了六篇论文,在三月到九月这半年中,运用在专利局每天八小时工作以外的业余时候,在三个领域做出了四个有划时代意义的 贡献 ,他发表了关于光量子说、分子大小测定法、布朗运动理论和狭义相对论这四篇重要论文。
  
  1905年3月,爱因斯坦将自己认为正确无误的论文送给了德国《物理年报》编辑部。他腼腆的对编辑说:“ 如果 您能在你们的年报中找到篇幅为我注销这篇论文,我将感到很兴奋。”这篇“被欠好意思”送出的论文名叫《关于光的产生和转化的一个推想性观点》。
  
  这篇论文把普朗克1900年提出的量子概念推广到光在空间中的传播情况,提出光量子假说。认为:对于时候平均值,光显示为动摇;而对于瞬时值,光则显示为粒子性。这是历史上 第一次 揭示了微观客体的动摇性和粒子性的统一,即波粒二象性。
  
  在这 文章 的结尾,他用光量子概念易如反掌的说明了 经典 物理学无法说明的光电效应,推导出光电子的最大能量同入射光的频率之间的关系。这一关系10年后才由密立根给予 尝试 证实。1921年,爱因斯坦因为“光电效应定律的发现”这一成就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这才仅仅是 最先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在光、热、电物理学的三个领域中齐头并进,一发不可收拾。1905年4月,爱因斯坦完成了《分子大小的新测定法》,5月完成了《热的分子运动论所要求的静液体中悬浮粒子的运动》。这是两篇关于布朗运动的研究的论文。爱因斯坦当时的 目的 是要通过观测由分子运动的涨落现象所产生的悬浮粒子的无规则运动,来测定分子的现实大小,以解决半个多世纪来科学界和哲学界争论不休的原子是否存在的问题。
  
  三年后,法国物理学家佩兰以周详的尝试证实了爱因斯坦的理论展望。从而无可厚非的证明了原子和分子的客观存在,这使最坚决反对原子论的德国化学家、唯能论的创始人奥斯特瓦尔德于1908年主动宣布:“原子假说 已经 成为一种基础巩固的科学理论”。
  
  1905年6月,爱因斯坦完成了开创物理学新纪元的长论文《论运体的电动力学》,完整的提出了狭义相对论。这是爱因斯坦10年酝酿和寻求的结局,它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19世纪末出现的古典物理学的危机, 改变 了牛顿力学的时空观念,揭露了物质和能量的相当性,创立了一个全新的物理学世界,是近代物理学领域最伟大的革命。
  
  狭义相对论不仅可以说明经典物理学所能说明的悉数现象,还可以说明一些经典物理学所不能说明的物理现象,并且预言了不少新的效应。狭义相对论最重要的结论是质量守恒原理 失去 了自力性,他和能量守恒定律融合在 一路 ,质量和能量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其他还有比拟常讲到的钟慢尺缩、光速不变、光子的静止质量是零等等。而古典力学就成为了相对论力学在低速运动时的一种极限情况。这样,力学和电磁学也就在运动学的基础上统一路来。
  
  1905年9月,爱因斯坦写了一篇短文《物体的惯性同它所含的能量有关吗?》,作为相对论的一个推论。质能相当性是原子核物理学和粒子物理学的理论基础,也为20世纪40年代实现的核能的释放和运用拓荒了道路。
  
  在这短短的半年时候,爱因斯坦在科学上的突破性成就,可以说是“石破天惊,前无古人”。即使他就此 摒弃 物理学研究,即使他只完成了上述三方面成就的任何一方面,爱因斯坦都会在物理学发展史上留下极其重要的一笔。爱因斯坦拨散了笼罩在“物理学晴空上的乌云”,迎来了物理学更加光辉灿烂的新纪元。

原文地址:http://www.13co.com/mingren/mingrenchengchanggushi/2716.html